2025 年 4 月 28 日,一场精彩纷呈的地理公开课在七年级一班热烈展开,授课教师陈沛颖以独特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进了充满神秘色彩的撒哈拉以南非洲。本次公开课以智慧课堂 “双学双创” 五步教学法为依托,深度融合学科素养与心育廉育,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堂知识与素养并重的优质课程。
课程伊始,陈老师播放了一段展现撒哈拉以南非洲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的视频,瞬间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视频中广袤的草原、独特的部落文化等画面,引发了学生们对这片土地的无限遐想。随后,陈老师借助 AI 人物,以云旅游的形式开启研学之旅,巧妙地将学生带入新课学习,自然流畅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撒哈拉以南非洲。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陈老师详细阐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和直观的地图展示,学生们轻松掌握了该地区 “热带大陆”“高原大陆” 的特征。对于赤道附近的雪山这一奇特地理现象,陈老师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提升了地理思维能力。
练习讨论环节,课堂气氛愈发活跃。陈老师提出 “去不同气候区旅行准备物品” 的情景问题,学生们分组热烈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气候区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此外,“为何对非洲有刻板印象” 这一思考题,更是激发了学生们的高阶思维,培养了他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展示分享环节,各小组代表踊跃发言,阐述旅行物品准备方案,其他小组积极补充、质疑。陈老师则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气候与人类活动的联系,及时解惑,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评价通过基础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AI 批改任务单快速呈现得分情况,提高了教学效率。
课后作业分层布置,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基础层次要求绘制气候分布简图、归纳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中等层次描述热带草原气候特征及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拓展层次查阅资料分析某国资源与经济现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程结束后,学生们进行了反思与收获的自我评价。不少学生为教师导学和练习讨论环节点赞,认为教师讲解清晰、课堂互动有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待改进的建议,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参考。
本次公开课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同时渗透了心育廉育,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