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县管校聘”教师感悟——浅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管理的途径

“县管校聘”教师感悟——浅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管理的途径

2017年10月29日 15:45:31 访问量:1272

 

浅谈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岗位管理途径

                      --邛崃市拱辰中学   杨光明

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探索提高管理效能的途径。

教育也不例外。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影响,教育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积聚了一些不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如:职业倦怠、分配方式的误区、心态的倾利化等。义务教育学校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大些,又缺乏市场化的激励措施,所以,受到的冲击不可小觑。

如何找个支点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改变非理想的教育现状,就成了我们教育人想迫切解决的管理课题。

二零一三年,我校结合“县管校聘”改革,实施竞聘上岗--岗位管理试点,探索如何改变管人用人的方式,实施以科学、有效、和谐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的品质。经过三年实践摸索出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一、改变管理理念:思路决定出路

以前,我们都习惯了人管人的模式,都在按管理者的认知安排人,使用人,力争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这种模式让教师们都习惯了被动接受学校领导的工作安排,即使有点意见,也在领导以情动人的劝说下,接受了工作。工作的目标也较为模糊,教师也不知用多大的力,才能达到目标,即便实施计划之初雄心勃勃,但“平均(一般以校平均数、县平均数)作为参照目标的可变性,让教师又觉得目标不可捉摸,长久的坚持中就可能出现懈怠。

结合竞聘上岗工作,我们开始思考,能否找到一条新的途径,解决以上的问题。当时,也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以前的管理方式虽然不是高效但仍然还是有效的,何必去“吃螃蟹”呢;另一种声音是,教育的形势在发生变化,教育发展的责任与使命促使我们要去思考:如何与时俱进,在改革的进程中找到一条适合现代学校发展的更加有效的途径。经过对校情的分析,对成都作为教育部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相关文件的解读,对教育管理模式优劣的对比,我们形成了共识,开始了我校“岗位管理”模式的实施。

二、实施岗位管理:摸索中前行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让教师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就成了我校实施“岗位管理”的标的。

在设岗之初,我们就对岗位数、岗位的职责、岗位的目标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幷公示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情况比对,看什么岗位最适合自己,预想自己的第一选择、第二选择……

由于是试点,教师们起初很茫然,就像小孩长期被大人牵着手走路,一下丢开了不适应一样。经过学校的广泛宣传,教师们理出了些头绪

教师们的第一选择呈现五花八门状态,有的以生存为第一要素,先以自己最强的实力竞争最容易获取的岗位,有的以自己的爱好取舍,完全不顾是否有实力竞聘到所想的岗位,有的打起了小算盘,报自己最弱项的岗位,想落聘后跳槽到新的地方就业……

一石激起千层浪,竞聘上岗让职业倦怠较为严重的教师群体活跃起来,他们开始思考,什么适合自己?可不可以换个岗位?我究竟能做些什么?我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大?如果竞争到某一岗位,我在这一岗位能获取什么等级?

学校顺势利导,让教师们除了认真吃透岗位职责外,还要关注岗位目标,幷提示,以后教师的考评,绩效的发放等都是以完成岗位目标情况来定的。教师们开始关注:假如我竞争到某一岗位,目标能否达成,达成度是多少?

这些思考,把教师从“被动”接受工作安排,变成了“主动”去思考:我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我怎么才能完成工作目标?

激活了这潭水,只是有了良好的开端,朝纵深推进,遇到新的问题。

教师群体中,有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优秀的教师教什么学科都优秀,中等的教师就要选择自己的强项才能做到优秀,管不住学生的教师只有遇到好的班主任才能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学校的管理就像“田忌赛马”,必须因地制宜,因人因事因情况的变化而出“不一样的牌”,打不同的“组合拳”。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团队的竞争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团队的全局意识与合作能力。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让他们从关注个体上升到关注群体就是启动团队优势的“点塞”。个人离不开团队,团队由个体组成,二者如何兼顾,即促进总目标完成的过程中,同时展现个体的才能,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就成了我们基层管理者探究的课题

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分类分析,摸排了“一专多能”的教师是哪些,“独专独能”的教师是些,靠别人打配合师是些。我们先默默关注教师对岗位的挑选凡是不影响大局的我们顺其自然,觉得偏差较大的,我们采取“同行”建议的方式提醒,唯一值得我们下工夫的是,如何巧妙地引领优秀教师选择既利于自身成长,又利于团队合作的岗位。

通过系列的工作,我们完成了教师的“就位”。拉开了目标引领行动的序幕。

三、落实目标引领:彰显管理优势

我们把学校的工作人员分成了三个大的面:管理层面、一线层面、保障层面。每个层面的人员设立了个体工作目标和团队工作目标,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各自的岗位目标

对于管理层,我们设立了三个目标体系组成管理人员岗位目标一是作为管理者的目标分管工作的完成情况,“配合角色”的称职情况二是作为教师角色的履职状况;三是学校“重点扶薄”的效果情况。

我们把定性指标尽量化解成定量指标,每项目标都有具体指标考核。这种方式,让管理者明白了自己的工作范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彰显的效果是:一是行政成员把被动接受工作,变成了主动安排或参与工作,积极性较前大增。二是他们能预测自己付出什么程度的努力,可以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若目标愿望与现实有差距就会促使他们不断反思:方法是否得当?措施是否有力?三是为教师作了榜样,既可以鼓舞教师团队努力实现岗位目标,又让行政成员绩效考核“定性”过多受教师“诟病”的难题迎刃而解,所产生的和谐的干群关系更加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一线人员的岗位目标明确而且明细,操作性强,谁努力谁就离目标近一些,谁的方法恰当,谁的效率就高一些。彰显的效果就是:一是埋头苦干作实事,心无旁骛;二是钻研业务成需求,主动学习;三是改进方法成常态,主动作为;四是团队意识明显增强……

后勤保障人员,我们设立了两项指标作为他们的岗位目标,一是承担固定工作量的岗位目标;二是临时性工作的岗位目标。这两个目标,我们根据其完成效果,设立三个等次,主动积极工作且效果好为优秀等级,积极工作且效果好为良好等级,工作努力且完成目标为合格等级,等级里面又设立了变量考核标准,努力的程度不一样,获得的效果有差别,绩效考核的结果会发生变化。考核办法也有讲究,采取两步考核法:一是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根据其岗位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其等级,二是行政成员根据其完成目标的达成度确定其等级内的具体值。彰显的效果是:一是树立了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二是明确了优秀的后勤人员的起始标准是:主动积极作为;三是培养了后勤人员的全局意识。

四、不断适应变化形势义务教育管理者的探索之旅

通过实施竞聘上岗,落实岗位管理三年的实践,我们感觉到学校向正能量方面的明显变化。

通过岗位目标管理的实施,我们体会到了:在义务教育学校,新的管理模式更加理性与科学,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团队意识更加浓厚……

我们在思考:当下,教育的技术已比较先进,教育管理的手段也趋于“恰当”。后一步我们想在“岗位管理”融入“灵魂”的元素——“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李克强总理谈: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做,是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富有灵性,更加回归本真是否会让我们的教育人更加智慧呢?

 

1

 

编辑:简宇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邛崃市临邛镇拱辰初级中学校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邛崃市临邛镇金鹅村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